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影評|《厭世媽咪日記》(2018):與中年的生活和解

電影《厭世媽咪日記 Tully》(2018)是《鴻孕當頭 Juno》(2007)、《型男飛行日誌 Up in the Air》(2009)導演傑森瑞特曼(Jason Reitman)的回勇之作,也是他繼《鴻孕當頭》《半熟男女 Young Adult》(2011)再次與編劇迪亞布羅科蒂(Diablo Cody)合作。據傑森瑞特曼的說法,三部作品被視為他的「成人三部曲」,依序關於「過早進入成人階段」、「抵制成為成人」、「與中年的生活和解」。


瑪蘿迎來了第三胎。

這使得她已經處在精神臨界點,因為次子疑有自閉症傾向,學校多次向她委婉抱怨,說白一點,就是希望他能轉學尋求專業協助。不僅要忙著跟學校周旋,還要隻身打理家務,照顧為新生兒的重擔更使得她苦不堪言。直到她的弟弟想到一招──聘請「夜間保母」。

顧名思義,夜間保母只會出現在晚上,她會在客廳照顧嬰兒,等需要餵奶,才會喚雇主起床。瑪蘿的弟弟說,夜間保母來無影去無蹤,不用擔心會有任何不自在。瑪蘿起先覺得這不過是「上流社會的花樣」,堅持婉拒,但到最後快要撐不下去,也只好點頭答應。

不過這位夜間保母與她想像卻大有不同,是一個名叫塔莉的妙齡女子。作為保母,她不僅太有智慧,也太風趣了。瑪蘿很快發現,塔莉不僅能給予她超齡的人生建議,還有如《歡樂滿人間 Mary Poppins》裡的瑪麗包萍,還兼掃除和料理。有了她分擔,瑪蘿逐漸恢復精神,重新找到自己⋯⋯但這段依賴的關係,卻也逐漸開始變調、脫軌,超乎她的控制範圍。


《厭世媽咪日記》看來,編導在整體故事調性上的平衡,控制甚佳,既有好萊塢電影常見的插科打諢,卻也在母職壓力的表述上力求寫實,不讓作品流於俗氣或套路化。尤其片初一段描寫瑪蘿生活秩序的蒙太奇,甚為可觀。

有了塔莉作為傾吐對象,瑪蘿娓娓道出自己作為母親以來的轉變,從小心翼翼,到逐漸敞開心房,莎莉賽隆(Charlize Theron)再一次淡化了自己的明星氣息(如附圖),完美詮釋焦慮、無助卻又被迫壓抑的母親形象,但同時又穩住本片的喜劇調性。似乎也為隔年更狂放的喜劇演出《選情尬翻天 Long Shot》(2019)埋下伏筆。

將本作視為《鴻孕當頭》的另類續集其實頗為適切,《鴻孕當頭》雖然是部以孕事為題的青春電影,其訊息不免被部分人士認為太過保守,認為有過度美化生產、闡揚反墮胎理念嫌疑。但《厭世媽咪日記》同樣處理生育議題,卻讓故事有了另類的延伸,將焦點擺在「事後」,讓觀者看見生育之後,社會對母職所施加的壓力。

尤其值得注意的,是片中父親在家中扮演的角色。從本片的議題處理方式來看,似乎也能看見傑森瑞特曼與迪亞布羅科蒂的自我辯證。事實上,本片正是科蒂生下第三胎之後構思出來的故事,也難怪片中對細節的掌控有如此信手捻來之感。

《厭世媽咪日記》的精彩,更在於故事發展逐漸超越觀眾認知底線,在看似平俗的情節當中嘗試挑釁觀眾。劇中,瑪蘿為自己設想往往不足,反而將婚後性生活欠奉的問題歸咎在自己身上,塔莉因此被喚來「協助」。這些種種「超展開」,看似荒唐,卻也不能說是合情合理。不看到最後一刻,不會知道編導的設計巧思。這無疑是一部聰明的劇本,卻不只是自說自話,帶有著善解人意的特質。

然而,本片上映之後,卻激起不少精神科專家的批判,認為編導曲解了「產後憂鬱症」的症狀。但我想電影作為一種藝術性地傳遞媒介,理應有更多空間進行發揮,何況它本身並非是完全貼合寫實的類型。不過如果有相關專家能夠就這部作品進行延伸的專業分析與討論,絕對也是一種好事。

《厭世媽咪日記 Tully》(2018)電影預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