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影評|《敘利亞愛情故事》(2015):「敘利亞」與「愛情」

電影《敘利亞愛情故事》(A Syrian Love Story ,2015)的片名組合了兩個名詞,分別是「敘利亞」和「愛情」。

「愛情」若發生在東京或者紐約,好像理所當然,各種浪漫畫面都能自行「腦補」。然而,若發生在「敘利亞」,卻令人難以想像,感覺伴隨著的,是硝煙,是難民,是呼救的氣息。

但敘利亞並非向來如此。如片頭所交代的背景,導演西恩.麥卡利斯特(Sean McAllister)受邀來到這個古老的國度,參訪古蹟,搭船周遊各地。當時的敘利亞政府,正打算將此地打造成觀光勝地。

麥卡利斯特不願只看見自己想要被看見的,於是他穿梭市井之間,尋訪題材,渴求見到另一個面向的敘利亞。直到他遇見了阿默(Amer Daoud),已遷居敘利亞的前巴勒斯坦籍政治犯,他帶著四個孩子,守候著遭受囚禁的妻子芮各妲(Raghda Hassan)。

15年前,兩人同受敘利亞政府監禁,在苦悶的牢裡,他倆隔著水管噓寒溫暖。半年過去,他們認定了彼此,結下婚姻的誓約。持續在敘國抗爭不懈的芮各妲,將這個故事撰寫成書,卻也因此成為阿塞德(Bashar al-Assad)政府的眼中釘,遭關進大牢。

偏偏,導演麥卡利斯特要講的「敘利亞愛情故事」,並不是這段故事。而是,兩人久別重逢後,狂喜過後,生活的現實,以及隨之而來,愛情的消逝。就如同阿拉伯之春掀起了敘利亞的革命熱潮,難以計數的破壞與代價也將接踵而來。

《敘利亞愛情故事》(A Syrian Love Story ,2015)電影劇照
《敘利亞愛情故事》(A Syrian Love Story ,2015)電影劇照

2009年,麥卡利斯特開始拍攝之時,是在一切劇變,一切革命浪潮發生之前。他實在沒有想到自己的紀錄片,不僅僅紀錄了一個敘利亞家庭,而是紀錄了下一個時代。阿默和芮各妲一家人的際遇,實為敘利亞難民潮的縮影。

然而,他們是幸運的,得以存活下來,在歐洲取得庇蔭(在尚未如此排斥中東難民之前)。但單單是取得了生命的延續,卻未能擔保他們能幸福的繼續運行他們所構築的家庭。個中原因,是跨越國界與種族的愛情試題,普世易懂,卻也普世難解。

希臘哲人蘇格拉底(Socrates)曾說:

「未經考驗的生活只是枉然活著。」

但阿默和芮各妲分別受到了太多試煉,一齣愛情故事在性命和溫飽都難穩的時空背景下,尤其艱困,人們說愛情是上帝賜給人最美好的禮物,卻沒聽人說過愛情原來也是因地制宜的。這對敘利亞夫婦,其實各有所求。阿默不斷地追求遷徙,是為了鞏固家庭;芮各妲則是不斷地尋求東山再起的政治舞台。

阿默聲稱自己在芮各妲坐監時,如此深愛著她。芮各妲卻回嗆道:

「你當時會愛我,是因為我是一個囚犯。」

此說固然是怒不擇言,卻引人唏噓。莫非,最美好的愛情,總得是無疾而終的美好追憶?真正的自由,似是失去自由時,所得到的自由片刻?是否一直擁有著,我們就不再感受到他的存在,遑論珍惜。

來自英國的導演麥卡利斯特以一個漂泊的難民家庭為引,帶出了敘利亞近六年的演變史。對自由的渴求人人都有,但若提前知道步上革命的代價,你是否會做出同樣的決定?待一切遭受犧牲,一無所有,阿塞德的旗幟卻仍高懸街上,無動於衷。

片末後續交代了兩人目前所在,阿默留在法國與孩子們安生立命,芮各妲則選擇來到土耳其進行與政治犯相關的機構任職。對照筆者下筆之時的國際局勢,屢遭恐攻威脅的法國右派崛起,更別提土耳其政變後的肅殺氛圍。《敘利亞愛情故事》給觀者留下的,唯有嘆息。

《敘利亞愛情故事》(A Syrian Love Story ,2015)電影預告

延伸閱讀


2016 CNEX影展|影視評論

2016 CNEX影展|影視評論